檢視某豬場保飼佳報表時,報表中呈現胎齡老化、空胎天數多,故進行場內母豬群管理狀況的討論:
我:「請問你們根據何種依據進行母豬淘汰?更新率的目標設定是多少?」
管理人員:「母豬跛腳且行動困難才進行淘汰;更新率沒有特別設定,如果場內挑選不到理想的新 女豬,就繼續沿用高產胎次的母豬,近期都沒有符合條件的新女豬,所以更新率偏低。」
我:「在穩定的豬場運轉狀況下,新女豬佔所有胎次的比例應該是最高的,如此才能在各胎次中依序更新效益較差的母豬;在母豬重配未懷孕、體況不佳、疾病及流產的狀況下,也需考量後續生產性能及恢復時間的因素主動進行汰換,才能維持繁殖豬群在健全的狀況,創造獲利。」
我:「請問你們根據何種依據進行母豬淘汰?更新率的目標設定是多少?」
管理人員:「母豬跛腳且行動困難才進行淘汰;更新率沒有特別設定,如果場內挑選不到理想的新 女豬,就繼續沿用高產胎次的母豬,近期都沒有符合條件的新女豬,所以更新率偏低。」
我:「在穩定的豬場運轉狀況下,新女豬佔所有胎次的比例應該是最高的,如此才能在各胎次中依序更新效益較差的母豬;在母豬重配未懷孕、體況不佳、疾病及流產的狀況下,也需考量後續生產性能及恢復時間的因素主動進行汰換,才能維持繁殖豬群在健全的狀況,創造獲利。」
場內的種豬群管理就如同投資股票及資產,需要考慮現在的價值、未來的發展及有限資源的分配,而一切都是為了提高利益、降低風險並永續經營。
淘汰的標準及更新率的設定是管理繁殖豬群的基礎,根據個別的場況及管理目標會有些微差異,但主要都是為了達到最佳的生產獲利;維持場內繁殖豬群數量及產出頭數的穩定,必須依據能補充的新女豬頭數,以母豬的經濟價值為考量依序更新,母豬年更新率維持在40%至50%為佳;下面就淘汰標準與生產性能進行簡述,提供簡易的繁殖母豬淘汰更新建議,並附上PIC的母豬淘汰策略建議(表1):
淘汰的標準及更新率的設定是管理繁殖豬群的基礎,根據個別的場況及管理目標會有些微差異,但主要都是為了達到最佳的生產獲利;維持場內繁殖豬群數量及產出頭數的穩定,必須依據能補充的新女豬頭數,以母豬的經濟價值為考量依序更新,母豬年更新率維持在40%至50%為佳;下面就淘汰標準與生產性能進行簡述,提供簡易的繁殖母豬淘汰更新建議,並附上PIC的母豬淘汰策略建議(表1):
.png)
重配次數 (兩次配種未上)
根據母豬胎次及生產表現評估,重配後懷孕檢測失敗後進行淘汰,較高胎次的母豬可以經評估後,在配種一次未上後進行淘汰;相較於第一次配種,重配的分娩率下降15%,第二次重配時分娩率更下降達35%,詳情可參考【豬場分娩率知多少?】,網站連結置於文章底部。)
生產胎次 (七胎次以上)
母豬在三胎及四胎生產性能達到高峰後開始下降,且六胎次後下降幅度更明顯;雖各胎次間移行抗體濃度差異不大,但高胎次母豬初乳總量較低胎次母豬少,每頭小豬平均能獲取的初乳及移行抗體總量下降,影響仔豬對抗疾病的能力;如高胎次母豬最近一胎活仔、離乳頭數及離乳小豬品質等,仍遠高於場內相同品系母豬的性能平均,且母豬體況良好、人員操作容易,可經過評估後於離乳後配種,但懷孕檢測失敗應立即淘汰;要注意的是,決定母豬是否於離乳後繼續配種,最重要的是評估【下次離乳】的表現是否能高於場內平均值,勿將一年以前的資料納入考量;在正常的更新率狀況下,生產性能持續進行遺傳改進,此類高胎次母豬數量很少,且因初乳攝取量較少,仔豬容易有後續疾病的問題,仍建議場內設定一定胎次後進行淘汰。
生產性能 (最近兩次產能平均低於豬群均值)
最近兩胎的活仔或離乳表現均低於場內相同品系的平均值,或離乳小豬均重與活力差時,考量生產效益進行主動更新,將資源與空間給有較佳經濟效益的母豬。
發情狀況 (六周以上未穩定站立反應並配種)母豬離乳後四周未偵測到發情;選留女豬於150日齡後,持續六周未偵測到發情;線上母豬空胎未配超過六周;母豬閒置過久,有乏情及繁殖障礙的狀況。
疾病狀況 (行動困難、子宮炎及其他)
站立不良或跛腳母豬需要相當多的人工照護,且影響母豬採食與健康狀況;發生過直腸脫垂或陰道脫垂現象的母豬切勿再次配種;子宮炎、乳房炎、陰道異常分泌物或其他疾病,經評估需空胎超過六周的母豬,母豬空胎六周以上且無法確保產能恢復,對牧場而言是相當大的經濟負擔。
體況 (過胖或過瘦)
過胖母豬泌乳及出生小豬品質欠佳,且浪費飼料在維持母豬自身所需能量;過瘦母豬在活力與精神上都不好,需花長時間調整體態並影響下胎次生產成績;乳頭因泌乳期間受損,數量不足,導致下次生產時無足夠乳頭數可供小豬吮乳;所有可能對豬場造成降低生產效益與提高成本的原因,皆可因影響程度列入汰換標準。
流產 (重複或非緊迫引起流產)
母豬發生流產時進行淘汰;因緊迫(如併欄打鬥或夏季熱緊迫等因素)造成的流產除外,但已有流產經歷或高胎次母豬仍須淘汰。
更新率 (不低於35%)
考量到豬群的遺傳改進與繁殖豬群胎次分佈的健康性(圖1.),在穩定的豬隻生產過程中,年更新率最少不可低於35%,達到持續精進、穩定生產及永續經營的目標。
.png)
母豬更新的首要目標是為了牧場的永續經營,汰除經濟效益較低的母豬,提高生產性能並降低生產成本;但為了要維持豬場的生產目標,需準備充足且良好的新女豬來填補淘汰母豬的缺額,維持場內母豬分娩頭數穩定,持續產出質量均優的仔豬。

更新新女豬頭數計算範例
以在養1000頭繁殖母豬,年更新率42%,每月進一批新女豬為例:
每年淘汰母豬=1000*42%=420頭(每月淘汰35頭)
每月補充新女豬頭數=35/90%(新女豬選留或進場至配種比率)=39頭
每年淘汰母豬=1000*42%=420頭(每月淘汰35頭)
每月補充新女豬頭數=35/90%(新女豬選留或進場至配種比率)=39頭
參考資料
- Gilt & Sow Management Guidelines, PIC
- Changes in back fat thickness during late gestation predict colostrum yield in sows. R.Decaluwé et al, 2013.
- An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sow parity, live-weight and back-fat depth as indicators of sow productivity. A. Lavery et al., 2018.
CY La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