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黴菌毒素是飼料原料在收成前後、加工、運輸及儲存等過程中,被黴菌汙染及生長時所產生具毒性的次級產物。黴菌毒素的化學性質穩定,溫度耐受性極佳,所以在飼料加工過程中不容易被破壞,依舊會保存在飼料中。不管任何時期的豬隻都會受黴菌毒素影響,除了最直接的採食量下降及增重變差以外,豬隻的免疫功能也會被抑制,使豬對病原的抵抗力下降,也會降低疫苗及藥物的效果,另外亦會造成繁殖障礙,這些都會嚴重影響豬隻生產性能。
本次的重點會放在現場管理跟黴菌毒素的關聯性,通常大家會把焦點放在剛配好的飼料中黴菌毒素的含量,以及飼料中添加的黴菌毒素吸附劑的濃度及效果,但有時候忽略了飼料在場內的存放、使用狀況、飼料管線清潔等日常管理,一段時日後造成飼料變質、發黴,即使飼料本身的品質再好、黴菌毒素吸附劑加的再多,最後豬隻採食的卻是發黴的飼料,那前端的努力跟要求都是白費的。
現場管理首先從飼料儲存說起,袋裝飼料的存放區域要件是乾燥陰涼且通風良好,可以延長飼料的新鮮程度,而設置在室外的散裝飼料桶可搭設遮雨棚,不只避免雨水進入外,也可以防止太陽直射造成飼料溫度上升,如此除了提供黴菌適合的生長環境外,飼料中的水分也會加速蒸發而蓄積在桶內,到了晚上溫度降低時凝結在飼料桶內壁,造成周圍的飼料潮濕而發黴。
再來是飼料新鮮度部分,對於飼料庫存量要確實掌握,讓飼料在3-5日內使用完畢,避免長時間存放使黴菌生長。飼料存放及運輸設備要定期清理,因為設備內的內壁或管線轉角等都容易有殘餘飼料堆積,若不定時清除,日積月累的陳舊飼料會變質發黴(圖一),接著汙染新的飼料,降低飼料的品質。
.png)
畜舍內要注意的關鍵點在於自動飼料桶操作及放在桶內飼料的狀態。優先注意飼料是否出現黴變,飼料開始黴變會發熱,這是因為黴菌開始增殖並分解養分代謝產熱所造成,甚至出現黴味及輕微結塊的現象(圖二),接著再過三四天飼料外觀會變灰變暗,繼續置之不理的話最後會發黑發臭。通常飼料出現黴味時,豬就會把黴料拱到旁邊拒食,所以當豬隻明明很健康卻莫名不吃料,而且飼料桶槽堆滿飼料時,第一時間要先確認飼料是否發黴,只要移除發黴料並給予新鮮飼料就會恢復採食。
.png)
通常在保育舍及肉豬舍會使用自動桶讓豬任飼,一般只會注意是否有打滿讓豬有飼料吃,卻忽略操作管理上的細節。首先是飼料桶清潔度的維持,在打料時飼料會堆積在桶內支架及手柄上,還有桶壁上會有飼料粉塵黏附,這些飼料累積一段時間後會發黴(圖三、圖四),打料時會或多或少被打落掉到飼料內造成汙染,建議每天巡舍順手把卡在上面的飼料移除。再來是飼料桶開口大小要適當,如果開口過大會導致過多飼料被豬轉出來,豬吃不完就會堆積在桶槽內(圖五),累積久了就會發黴。定期讓飼料桶空桶,方便檢查是否桶內有飼料架橋或發黴現象,一般可以兩三天空桶一次。另外當洗舍或一些意外狀況造成飼料桶進水時,要確實移除潮濕的飼料,以免桶內濕料發黴。
在夾欄跟產房如有使用同步餵飼系統,要定期清理定量桶及飼料漏斗,特別是濕度較高的水簾舍,飼料漏斗容易黏附剩料並發黴(圖四),定期清理才能避免發黴料混進新鮮飼料被母豬吃進去。分娩舍部分,為了提高母豬的採食量,會使用濕料餵飼,但如果母豬吃不乾淨有剩料而不清除,這些濕料比起乾料更容易發黴(圖五),最後造成母豬拒食或是吃進過多黴菌毒素影響母豬健康度。
上述這些生產管理看來只是日常作業,但如果輕忽而潦草行事,一旦發生狀況就會嚴重影響豬隻健康,所以紮好基本功才是好成績的基石。
.png)
.png)
.png)
.png)
.png)
歡迎加入保飼佳Line官方帳號,請點擊加入好友 ,提供更多行動支援服務

如果這篇訊息對您有幫助,請您到保飼佳Facebook粉絲專業幫我們按個讚吧
.png)
延伸閱讀:
熱緊迫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