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結節疹(Lumpy skin disease, LSD)的相關資訊及牧場生物安全防治要點
13 Jul, 2020

牛結節疹(Lumpy skin disease, LSD)的相關資訊及牧場生物安全防治要點

江舒雲1、莊為傑1、李淑慧2

 
1. 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發展組
2.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牛結節疹(Lumpy skin disease, LSD)
為台灣動物傳染病分類表中甲類傳染病,是一種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牛病毒性傳染病疾病。特徵是結節狀皮膚炎、局部皮膚潰瘍、皮膚水腫,有時甚至會死亡。此病只會感染牛隻,不會感染其他動物也非人畜共通傳染病,發生率為5~45 %,而死亡率為1~5 %。
 
流行病學
此病自1929年在尚比亞 (Zambia)首次被發現後,至今包含整個中東、土耳其、保加利亞、俄羅斯、中國和高加索等都有發生的案例 (圖一)。近期爆發地區:中國新疆、印度與巴林等地區 (圖二)。

圖一、2016~2020年牛結節疹全球流行分布圖 (資料來源/OIE)


圖二、近期爆發地區-中國新疆、印度與巴林等地區。

病毒特性
此病為痘病毒科 (Poxviridae),山羊痘病毒屬 (Capripoxvirus),牛結節疹病毒 (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 所致,與綿羊痘及山羊痘病毒關係密切,用常規的血清學測試無法區別。LSDV在55°C下2小時和65°C下30分鐘會被不活化。在–80°C下存活長達10年。被感染組織液中的病毒可在4°C下保存6個月,該病毒易受酸鹼pH值影響。文獻指出該病毒對乙醚、氯仿、福馬林和某些清潔劑 (例如,去離子水)的敏感性高,容易被不活化。此外,苯酚、次氯酸鈉、四級銨和衛可 (2%) 都可降低此病毒的感染力。

傳染途徑及牧場生物防治重點
本病主要透過蚊子 (例如Culex mirificens及Aedes natrionus)、刺蠅 (例如 Stomoxys calcitrans及Biomyia Fasciata) 或壁蝨 (Riphicephalus appendiculatus及Amblyomma hebraeum) 等節肢動物傳播。傳播途徑如圖三所示,不同地區傳播的病媒也不盡相同。此回發生在金門地區牛隻案例,其真正的病媒傳染源還需僅一步追蹤釐清。
 

圖三、牛結節疹病毒傳播途徑意示圖 (圖片來源/FAO牛結節疹技術手冊)。

摘錄英國農業環境衛生部20186月發佈的牛結節疹防治策略
  1. 此病從一種動物傳播到另一種動物的主要途徑被認為是通過吸血昆蟲,要落實牧場病媒蚊及吸血昆蟲防治,尤其是雨季或平時牧場積水排除及消毒。
  2. 受感染的牛從感染後的第6天開始會具有感染力,皮膚產生病變後1-2週皆會有感染力。該疾病有可能在傳播過程中未被發現而迅速傳播。放牧動物感染機率高,需不定期檢查是否有臨床皮膚的病變。
  3. 其他潛在的感染途徑包括:直接和間接接觸受感染的唾液,組織 (例如皮膚結痂),食物和水。牧場要確保牛隻飲用水及牧草的清潔度。
  4. 從受感染的動物中攝入未經巴氏消毒的牛奶;與未經處理的動物皮毛接觸。
  5. 本病可通過感染精液的垂直傳播,採人工授精時,精液需檢驗排除此病毒。
  6. 本病毒會透過母牛傳給胎牛。
  7. 會透過血液及注射針頭傳播。疫苗注射或針劑治療時,須落實注射針頭的滅菌消毒。
  8. 該病毒在環境中非常穩定。它可以在乾燥的痂皮和受感染的組織中於溫暖環境下長期生存,並且可以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持續幾個月 (例如在畜舍中脫落的皮屑或痂皮中)。它易受陽光和含有脂質溶劑的清潔劑的影響,因此良好的衛生管理,落實清潔和消毒措施,可減少受感染的風險。
  9. 若牧場發現有疑似病例,應立即隔離並通知當地的動物防疫機關。
臨床症狀
  1. 突發高燒,可超過 41°C,且可持續 1 週。
  2. 泌乳牛產乳量顯著下降。
  3. 發燒後 48 小時內,常在頭、頸、四肢、乳房、生殖器及會陰部等處表皮發現直徑約 2-5 公分堅硬的結節 (圖四)。
  4. 結節出現時,有時眼睛和鼻子分泌物可能轉變為黏液膿性,且可能併發角膜炎。
  5. 結節除了出現在表皮,也可侵入到口腔和消化道等黏膜,特別是皺胃、氣管和肺部,進而導致原發性或繼發性肺炎。
  6. 結節表層常伴隨糜爛及結痂,結痂脫落後則形成坐鞍瘤 (圖五)。
  7. 公牛可能永久或暫時不育。
  8. 眼睛,鼻子,口腔,直腸,乳房和生殖器的粘膜上的結節很快潰爛,因此所有的分泌物,包含眼和鼻涕和唾液都含有 LSD 病毒(LSDV)。
  9. 感染牛隻四肢可能會水腫,因此不願移動。
  10. 本病恢復相當緩慢且預後不良,感染動物通常已不具經濟價值 。

診斷方式
基於臨床症狀、病理病變 (皮膚有氣球樣變性的角質細胞並有嗜酸性質內包涵體,圖六)、流行病學等可斷定疑患本病,進一步實驗室診斷,則以病毒分離、聚合酶鏈反應 (PCR)及電子顯微鏡 (圖七)等加以確診。作區別診斷時須考量下列疾病,如疱疹病毒乳頭炎、牛丘疹性口炎、偽牛痘、沙蚤病、感光過敏症、蕁麻疹、皮膚型結核病及蟠尾絲蟲病等。

控制與預防
  1. 檢疫方面應注重防止本病的傳播,對於感染區的動物、動物產品應禁止輸入。
  2. 牧場需落實門禁管制、人車進出及畜牧場消毒等自衛防疫工作。遇有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轄內動物防疫機關。
  3. 本病主要靠病媒傳播,因此要留意場區環境清潔,避免蚊蠅滋生,建議畜舍加掛捕蚊燈降低蚊媒數量。
 請益中興大學杜武俊老師病媒蚊蠅防治相關問題
  1. 哪些病媒蚊蠅對經濟動物有危害? A. 廄刺蝇 (stable fly),被報導可以機械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牛結節疹病毒。B. 雌、雄蟲均可吸血,一天吸血數次,不傳病時對草食動物造成高度騷擾,尤其影響乳牛產乳量。
  2. 病媒蚊蟲活動範圍約數百公尺,至於吸血蠅類,通常發生於畜場周邊,但其活動範圍可遠達十公里以上。
  3. 廄刺蝇防治以誘殺效果最好,取白色塑膠瓦楞板,噴上透明黏蟲膠,即可發揮極佳的誘捕效果。在台灣南部養牛場曾用此法一天捕捉到一千隻廄刺蝇的紀錄。
參考資料
  1. Gerilovych, A. P., and B. T. Stegniy. "Lumpy skin disease: Characterization and possible risks fo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Journal for veterinary medicine, biotechnology and biosafety 2, Iss. 3 (2016): 33-38.
  2. 行政院農委會家衛所-反芻獸疾病診斷輔助系統-牛結節疹。https://rumdise.nvri.gov.tw/fmodule/disSheet.aspx?id=uQPU0P5I%2FwU%3D
  3. 牛結節疹(LUMPY SKIN DISEASE, LSD)預防及控制。https://apc.hsinchu.gov.tw/wp-content/uploads/2019/09/附.pdf
  4. Lumpy Skin Disease Control Strategy for Great Britain June 2018.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animal-disease-control-strategy-lumpy-skin-disease
  5. Tuppurainen, E., Alexandrov, T. & Beltrán-Alcrudo, D. 2017. Lumpy skin disease field manual – A manual for veterinarians. FAO Animal Production and Health Manual No. 20.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